环市街道丰雅社区:践行“法治赋能·多元共治”模式 多维构建社区法治新生态
字体:[大] [中] [小]
环市街道丰雅社区始终锚定“平安丰雅,和谐丰雅”目标,创新“法治赋能·多元共治”模式,通过强化社区法治建设、夯实社区法治阵地,推动法律服务体系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型,着力打造“和美丰雅”法治社区品牌。
过去一年多来,丰雅社区积极协商处理各类社会事务145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3起,调解成功率达85%。一系列成效不仅有效巩固了“广东省民主法治社区”“广东省宜居社区”的创建成果,更推动居民的安全感与满意度持续攀升。


织密感知网络 广纳社情民意“弱信号”
着力构建“全域覆盖、多元参与”的信息感知体系,通过建立灵敏高效的“弱信号”收集网络,实现各类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掌握”。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筑牢信息感知防线,配备155名网格员,严格执行“日巡查、周探访、月摸排”制度,依托“粤平安综治网格系统”实时更新数据,精准掌握重点人群动态,让风险感知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

开展出租屋排查行动,实时更新流动人员信息情况
积极联动社区物业、业委会,合力打造基层治理“前哨站”,将4家物业公司及嘉悦名都业委会纳入“平安联盟”, 借助日常物业服务与业主反馈渠道,及时捕捉小区内安全隐患、邻里纠纷等苗头性问题。激活志愿力量,赋予66名社区楼长“平安信息员”职责,凭借其地熟人熟优势,主动排查楼道乱象、可疑人员活动等线索。

走访“平安联盟”了解未成年人夜不归宿的情况
深化联动研判 精准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依托“居民议事厅”平台,联动法官、检察官、社区民警等多元力量,构建“五联共治”工作格局。在社情民意联排、矛盾纠纷联调等方面协同发力,提升居民自治效能。2024年至今,累计开展居民议事会23场次,有效破解停车难、违规搭建等管理难题。

共建单位检察官参与社区调解并提出专业意见
在矛盾处置方面实行分级分类研判,构建“居民自治—部门联动—上报街道”三级机制,同步形成“发现—研判—处理—回访”全周期闭环管理链条。以星汇名庭小区与乐盈里广场交界处绿化用地使用权及通道门位置争议为例,社区主动发挥枢纽作用,联动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区消防救援大队与街规划建设办、街平安办等部门,通过多次专题研判、现场勘查、业务指导,最终推动双方在该处通道重新安装配备联动消防系统的通道门,既保障消防安全,又规范小区内部通行秩序,让这起持续多年的纠纷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实质性成果。事后社区持续跟踪回访,了解到消防门安装后获业主广泛好评。
“社区服务管理好不好?关键看居民满不满意。”这是社区工作人员小马常挂在嘴边的话。

社区组织职能部门进行调解
厚植法治沃土 打造丰雅特色治理品牌
深化社区与市法院、检察院协作,组建专业法治宣传队,打造“法治智囊团”,累计开展20场驻点办公,化解10余宗矛盾纠纷,将调解服务精准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激活“银发邻里调解队”效能,从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群体中培育“五老调解员”,累计化解邻里纠纷50余件。

“法治智囊团”聆听民声和提出专业意见
此外,在星汇名庭小区打造“民法园”“法治长廊”等法治地标,开设“周末一小时法律服务站”,结合“银发普法队”开展送法上门服务。同时,携手紫茶小学组建“红领巾法治宣讲团”,年均开展“职业体验”“模拟法庭”等活动20余场,覆盖2000多人次,全方位、多维度推动法治精神浸润人心。

丰雅社区开展系列法治活动
如今的丰雅社区,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法治氛围愈发浓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已逐渐成为辖区群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常态。“接下来,丰雅社区将继续深化‘法治赋能·多元共治’模式,联动更多社会力量不断擦亮‘和美丰雅’法治社区品牌。”环市街道丰雅社区书记表示。
相关附件: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2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