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做优调解强化维稳 筑实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基石
近年来,白沙司法所以多举措规范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自治组织的主导作用和人民调解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持之以恒抓调处、坚持不懈促和谐”为方向,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将各类矛盾发现在基层、控制在萌芽,牢筑辖区矛盾调解防线,有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一、抓实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围绕硬件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四有”,坚持深化社区调委会组织建设与服务优化提升。调委会硬件设施建设是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调委会地位和形象,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白沙司法所主动对接广东省人民调解工作规范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标准,加强对社区的沟通指导协调,检查社区调委会办公场所、上墙制度、调解标识等硬件设施,并帮助指导推进工作落地落实。要求各社区调委会务必做到“四有”:有牌子、有印章、有标识、有办公设施。目前,白沙街道42个社区调委会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为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围绕队伍建设争取做到“六到位”,拓展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经纬。加强社区调委会组织建设,配足配强调解干部。由社区两委成员、老党员、老教师、驻村居律师、法律明白人、社区民警组成调委会成员,通过调解工作组织建设达到“组织到位、规划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制度到位、调解到位”。充分发挥调解员“稳定器”“融化器”作用,织密群防群治调解“区域网”,在矛盾排查中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社区调解员一旦发现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将及时上报社区调委会,由社区居委会干部和调解员进行调解处理,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有力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二、强化培训指导,提升调解质效
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民调解培训。为加强人民调解员业务水平,提升街道调委会和社区调委会人民调解工作质量,白沙司法所定期对辖区人民调解员开展政治素养、法治素养、道德素养和调解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一是注重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各社区人民调解员具体情况、培训对象的需求、辖区专业领域矛盾纠纷的特点,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结合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的实例,提炼社区调委会的先进经验进行交流学习,分析疑难案例,提高调解水平。二是注重提高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对人民调解工作流程作出明确要求,指导人民调解员熟知工作流程,对调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对调解中应如何准确适用法律、把握调解时机进行讲解指导。积极吸纳律师、调解骨干作为培训师资力量,加强规范化指导,以点带面提升培训质量和水平。三是注重丰富培训内容形式。通过案例指导+线上学习的形式创新培训方式和载体。针对白沙辖区常见的物业管理纠纷,司法所的律师向各调解员详细介绍物业管理纠纷的调解技巧以及调解经验,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举行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技巧线上学习培训,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生动形象的事例解析,让调解员对婚姻家庭纠纷常见类型、时间节点、调解技巧等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
(白沙司法所召开人民调解工作培训会议)
三、协同情理法理,全力化解纠纷
以情感人,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2月23日,迦南社区阜康里一巷的住户小芳向社区调委会反映邻居邱叔经常中午在家唱K,影响其休息。社区调解员对邱叔进行了思想教育,但邱叔认为自己白天有权利在家中娱乐唱歌,并没有侵犯他人的权益。调解员对邱叔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忙于工作,生活压力大,在家如果得不到好好的休息,就会影响身心。换位思考,如果是你自己的儿子在家休息,相信你也希望他能够好好休息,不会制造噪音骚扰他吧。”邱叔听罢,惭愧地说:“是啊,此前我是没有考虑到邻居的感受,是我做得不够好,以后会注意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对于一些通情达理、只因思想一时没转弯而造成矛盾纠纷的当事人,社区调解员应引导当事人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再通过合情合理、结合实际的劝导,就能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迦南社区调解员上门对邱叔进行劝导)
以理服人,以法示人,耐心做好法律法规解释工作。3月13日,居民李某向复兴社区调委会反映,因自家502房屋外的共用阳台天面水管堵塞导致积水,找师傅疏通处理,已垫付维修款,但邻居402业主黄某以其没有在此居住而不愿支付分摊维修费用,因此李某希望通过起诉的方式迫使黄某履行义务。社区调解员向李某分析调解和判决的成本,并对黄某说:“你是否居住自己的房产,是属于你的权利,而支付维修款则是产权人的义务。你不能以放弃权利为理由而拒绝履行义务。无论是否入住,都要缴纳维修费用。”经过调解员反复地说理释法工作,黄某交了分摊维修费用,李某对此表示满意。社区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摆事实、讲法律,让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调处,融洽邻里关系,构建和谐社区。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