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的几点思考
(2020年2月17日)
江门市蓬江区审计局
政策跟踪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审计机关的重大政治任务和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努力做到党中央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一直以来,蓬江区审计局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部署,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持续开展了国家和省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在促进政令畅通、保障国家和省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局通过成立政策跟踪审计领导小组、优化项目组织方式、加强人员整合、拓展审计思路、加强实地调研等方法措施,政策跟踪审计工作取得较大的成效。2017至2019年,我局共选取了18个专题开展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整改函12份,其中获得区委区政府领导批示6份。审计共查出问题15个(已完成整改6个,正在整改9个),问题涉及金额1785.5万元,促进落实财政配套资金1262.82万元,向区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2项。
在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工作中,我局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审计组织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在政策跟踪审计的组织方式上,主要是由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安排部署,基层审计机关具体组织实施。由于没有可供参考的审计标准,采取的审计方式灵活多样,与传统的审计项目相比,审计内容点多面广,时间紧迫,缺少经验借鉴,缺少审计技术和方法指导,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二是选取审计专题缺乏地方特色。政策跟踪审计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等特点,加之时效性强,专业要求高,风险隐患大,对审计人员而言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因此,地方审计机关往往按照上级审计机关既定的专题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专题选取缺乏自主性、地方性。三是审计人员政策研究能力有待提高。从事政策跟踪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以前大多从事的是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审计工作,所具备的是较为单一的财务、会计等方面的知识。由于普遍缺乏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分析技术,在面对内容新、范围广且具有较强时效性和连续性的政策跟踪审计任务时,政策研究能力不足的问题就显得较为突出。
结合实际情况,建议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和加强政策跟踪审计工作。一是统筹安排,科学组织。审计机关要紧盯重要领域、重点单位、重点事项、关键环节,将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政策措施作为审计重点及内容,扎实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工作。牢固树立“融合式”审计理念,优化政策跟踪审计组织方式,积极将政策跟踪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财政审计、公共投资审计、民生审计进行深度融合。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印发的指引及时制定审计方案,明确政策规定、审计方法、审计报告模板等内容,充分运用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运用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提升政策跟踪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二是正确处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关系。政策跟踪审计实施“全国一盘棋”的组织模式,要求各级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不同地方的经济结构及发展状况各有特色。因此,在审计实施中,地方审计机关在积极完成上级审计机关统一下达“规定动作”的同时,应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突出地域特色,选准“自选动作”,重点选择制约、影响国家和省政策落实的重点领域或重大项目开展审计,注意揭示越位、借位、缺位等问题,促进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三是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审计人员技能。对审计人员加强审前和审中培训,特别针对政策法规的目标、任务、措施、阶段性成效等进行培训;做好人才储备,积极引进法律、管理等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和省重大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审计能力。加强资源共享,及时收集梳理国家、省、市、区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并分类整理,及时交流分享,使政策跟踪审计既能做到把握全局,又能突出重点和地方特色,逐步提升审计人员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