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知识问答(七)
经济普查知识问答(七)
1.营业外支出是什么
营业外支出指企业发生的除营业利润以外的支出,主要包括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等。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外支出”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2.利润总额该如何填报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利润总额为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利润总额”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3.税金及附加是什么
税金及附加指企业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税金及附加”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
根据会计“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的本年各月借方余额(结转前)之和填报。如未设置该科目,以“税金及附加”代替填报。
5.怎么填报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异。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根据会计“损益表”中“所得税”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6.制造成本怎么填报?
制造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根据“生产成本”会计科目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并按“产品制造成本跟着产值走”原则调整后填报,详见“财务状况(成本费用)”表填报原则和说明。
7.直接材料消耗是什么
直接材料消耗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包装物、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备品配件)和其他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消耗价值量按不含进项税的购进价格计算。
购进价格由下列各项组成:买价;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库费等);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包括整理挑选中发生工、费支出和必要的损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购入材料负担的税金(指进项税以外的其他应负担的税金);外汇价差和其他费用。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