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21天好习惯养成”活动火热进行中
字体:[大] [中] [小]
养成或改变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著名的“21天效应”在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实现观念到习惯的转变上同样适用。为破解居民垃圾分类动手难题,近日,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联合恒爱社工在白沙街道永盛社区试点推出“21天好习惯养成”垃圾分类打卡计划,抓好垃圾分类“关键小事”,引领文明城市新风尚。
垃圾分类,关键在行动
从街头各式各样的公益宣传广告到“今天,你是什么垃圾”,近年垃圾分类在全国掀起一股热潮,如何正确分类被编成段子、谱成歌曲、拍成小视频,将绿色低碳理念带进千家万户。但由于“贪图方便”,部分居民依然习惯性“一袋丢”,“不会分、不喜欢分、不想分”的问题还普遍存在,“一起打包,随意入桶”导致“撤桶并点”效果大打折扣且影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从“垃圾分类是新时尚”的社会共识,到人人争当践行者的自觉行动,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跨越,亟需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更接地气的方法,使垃圾分类的每一步走得坚实。
印花兑换,点燃分类热情
参加“21天好习惯养成”垃圾分类打卡计划的居民每日在分类投放点正确投放垃圾后,可凭积分卡在桶边督导员处获取印花一个,累计数量的印花可以兑换纸巾、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据统计,活动共吸引约200名社区居民踊跃参与。“剩菜剩饭是厨余垃圾,餐盒纸巾是其他垃圾”居民黎姨表示活动很有意义,“遇到不懂的分类问题,我还会叫女儿上网查,全家一起学习分类。”
21天养成习惯,垃圾分类成为居民日常
在永盛社区的一处投放点,退休居民杨姨正在分类投放垃圾。她表示,“以前都是混装打包成一袋扔进垃圾桶,现在已经慢慢养成习惯,在家中也会摆放两个垃圾桶,区分开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然后打包拿下楼。”据了解,从活动启动至今,杨姨已坚持打卡超过21天,一天也没有中断。“参加打卡计划不是单纯为了获得印花、领取礼品,而是培养一个好习惯。也许垃圾分类现在还没取得很好的成效,但对于子孙后代造福无穷,每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做好带头作用”,她由衷说道。
生活垃圾分类非一日之功,需要在“常”字上下功夫,做到常讲不厌,常查不断,常抓常新,在常态化宣传中潜移默化推动居民分类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作为促进市民习惯养成的有益探索,下一步,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将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在更多社区复制推广,带动更多居民齐做垃圾分类的支持者、推动者、践行者,形成“人人会分类,人人做分类”的文明时尚新风貌,共建城乡绿色低碳、美丽宜居生态环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