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黄佩华名教师工作室积极响应肇庆学院省级教师发展中心号召,走进河源东源县进行“三区”乡村教育帮扶活动。
12月17日,工作室团队一行6人分别赶赴东源崇文学校和灯塔镇中心小学送教,给两个片区的老师带去了5节课例和一个专题讲座。课例有作文指导课,有略读课文教学指导课,也有文言文教学示范课。无论是上课还是讲座活动,均受到了当地教师发展中心的领导、教研员和所有听课老师的高度赞赏——给当地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场及时雨。
当天上午,工作室学员“五花”齐放,登台展示送教课。其中,在崇文学校专场,学员李兰英、杨秋玲、李清清登台;在灯塔小学专场,学员梁小柳、陈添盛上课。两地受培教师近400人。
李兰英老师执教二年级《看图写话》指导课,匠心独运,处处见“妙”。一是游戏导入妙!用“我做你猜”这个小游戏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老师用做动作让学生猜动词的方式,巧妙地把打水、洗脚等表示动作的词语“送”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玩”中积累了词语。二是教学设计妙!李老师用打三大怪兽——无头兽、瘦骨精、断尾兽过三关游戏贯穿整个课堂,孩子们“乐”在课中,轻松地掌握看图写话开头点题、中间充实、结尾完整的写法。三是写作技巧传授妙!老师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以打怪兽“武器”“小妙招”方式,传授看图写话的方法。如:在指导学生如何消灭“瘦骨精”的六个魔法。老师善于引导学生,用上学过的动词,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和表示动作的词语等等方法,引导学生大胆说话。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一节课,学生就在玩中习得写话的技巧,水到渠成!整节课,板块教学明显,操作性很强,用一个词来概括——好用。
杨秋玲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课《围绕中心意思写》,用“实用”来概括。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硬”骨头。如何教学生写作文?如何上好作文课都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值得探讨的问题。《课标》中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习作是语文实践特色最为突出的课程,这节课重视学生的实践运用。从引导学生如何确立文章中心,如何立意到构建写作提纲,再到写作方法的指导,整节课,没有华丽的课件,也没有花俏的活动方式,就是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润物无声的指导,这就是真实的课堂,非常实用!
李清清老师执教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略读课文《青山不老》。李老师的课堂设计依托学习单围绕阅读提示两个问题,运用“抓关键句、提炼关键词”的方法自主学习,学生在交流汇报中理清课文内容,进而小结“抓主要问题,梳理内容”的学习方法。围绕主问题“文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谈感受,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深化文章主题,理解“青山不老”的内涵,顺水推舟明确作者写作的主要观点以及小结“抓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的阅读方法。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设计实践活动,从课文链接到语文园地,从语文园地延伸到课外片段,从课外片段拓展到学生阅读的全过程。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做大胆取舍,突出学法运用,这是一节有用的课!
梁小柳老师执教的课例是《王戎不取道旁李》。在教学过程中,梁老师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用心设计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先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再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生动。在关注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与达成的同时,梁老师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养成。在课堂中,她尤其注重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学生们读出了节奏美、音韵美,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陈添盛老师执教的《习作: 即景》。陈老师以唯美的视频导入新课,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为了把握写作方向不出现偏差,陈老师巧妙利用《四季之美》这篇课文,让学生判断什么是即景描写。老师抓住“顺序”和“变化”这两个关键词,通过范文《小院》,让孩子们模仿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描写校园景物,结合《鸟的天堂》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引导孩子们挑选一个典型的场景加以细化,把习作写得更加具体和生动。
在评课议课环节,五位学员分别进行10分钟的现场说课与互动交流,东源的语文老师积极发表意见和见解,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听课老师纷纷表示获益匪浅,从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语文、驾驭课堂能力等诸多角度分享了自己参加活动的所见、所思、所感。
当天下午,在崇文学校学术报告厅,工作室主持人黄佩华老师以《构建部编版教材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为题,围绕5个方面展开讲座。来自东源县各小学的语文教师约200人参加了培训。一是简说: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与同步教材。二是简说:考试评价改革。三是漫谈:课堂改革与阅读教学变革。四是实操:从“考”出发——命题设计练习。五是交流:素养型课堂教学的土壤——班级文化建设掠影。在历时两个小时的讲座报告中,主持人黄佩华老师为东源县小学语文老师一一道来。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黄佩华名师工作室赴“三区”送教活动为东源县小学语文教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也锻炼了工作室学员的专业能力。在送教的过程中,工作室全体成员也深刻感受到东源教育人的担当与作为,自勉当效之。教育本就是一场道阻且长的修行,共行共长,让教育之花四时盛放。
(黄佩华名师工作室 李兰英 杨秋玲 李清清 梁小柳 陈添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