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蓬江 > 蓬江旅游

跟着赛事阅蓬江!十五运期间,解锁侨乡的N种文化打开方式

字体:[大] [中] [小]

当十五运会的号角在蓬江吹响

运动激情与城市底蕴

将碰撞出别样火花!

作为江门市中心城区

蓬江不仅是赛事的重要承载地

更是一座

装满千年故事的“文化宝库”


640.jpg

郭永乐摄


趁着观赛间隙

不妨放慢脚步

沿着历史的脉络深入蓬江

在非遗技艺的巧思与地道美食的香气中

读懂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01 良溪古村

踏寻“后珠玑巷”的移民记忆


640.png

良溪村牌坊。


若想追溯广府人的“根”,良溪古村是不可错过的一站。这座被誉为“后珠玑巷”的古村落,曾是中原移民南下岭南的重要中转站,承载着无数广府人与五邑侨胞的宗族乡愁。


640 (1).png

良溪村风貌。


站在村口的牌坊下,青砖墙、灰瓦顶的岭南民居错落有致,罗氏大宗祠的雕梁画栋间,仿佛还能听见百年前移民迁徙的脚步声。


640 (2).png

罗氏大宗祠。


在这里,文化的交融不仅藏在建筑里,更凝缩在指尖与舌尖。其具有本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氏柑普茶以及良溪山黄皮果酒酿造技艺,是两地文化相合诞生的产物,承载着深厚的“后珠玑巷”移民文化与侨乡文化的融合发展,是传统智慧之间的交流。观赛之余,来古村喝一杯柑普茶,听一段珠玑巷移民落籍的传说,才算真正触摸到蓬江的文化根脉。


02 墟顶老街

从“江门原点”读懂城市诞生


640 (1).jpg

头。刘淑君 摄


“先有墟顶,后有江门”,这句老话说出了墟顶老街的特殊地位。作为江门城市的“原点”,元末明初时期,这里是蓬莱山上热闹的“江门墟”,如今依然保留着最原始的城市肌理


640 (3).png

水埗头。图片来源:《江门五邑历史纪实图册》


沿着水埗头的石阶往下走,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钓台故址的碑刻记载着古人垂钓观江的闲情,江门中山纪念堂则诉说着近代的风云变迁。


640 (4).png

钓台故址。图片来源:江门市蓬江区博物馆

640 (2).jpg

江门中山纪念堂。刘淑君 摄


相传,蓬莱山与烟墩山隔江对峙,形如“江之门户”,“江门”之名便由此而来。站在墟顶的高处眺望,蓬江河水缓缓流淌,两岸的现代建筑与老街的青砖黛瓦相映成趣。


640 (5).png

50年代蓬江河畔的景色。图片来源:《江门五邑历史纪实图册》


这里不仅是江门“岭南心学发源地”“华侨文脉传承地”,还是“影视资源富矿地”“文旅融合标杆地”等城市名片的重要载体。十五运期间,不妨来这里走一走,感受一座城市从集市到都市的成长轨迹。


03 启明里&长堤骑楼

打卡华侨文化的“活化石”


640 (6).png

繁花江门打卡墙。图片来源:白沙启明之声


如果说良溪与墟顶藏着蓬江的历史,那启明里与长堤骑楼则写满了华侨的深情。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启明里是江门市区现存规模最大、保留最好的华侨聚居点,清末民国时期,海外华侨通过侨批寄回血汗钱,在这里建起了中西合璧的楼房。其中,由华侨黄黎阁首建的“启明楼”,至今仍保持着当年的气派。


640 (7).png

梁佳贤 摄


这里现存省、市(县)级文保单位1处、不可移动文物1处、历史建筑33栋,满洲窗、趟栊门、罗马柱随处可见,每一处细节都是华侨文化的生动注脚。


640 (3).jpg

刘淑君 摄


沿着启明里往江边走,便来到长堤历史文化街区。1925年,江门成为省辖市后,侨资与商民共同打造了这片骑楼群,现存约1300栋骑楼,新古典式、新巴洛克式、券廊式等风格各异,倒映在蓬江河面上,宛如一幅流动的“近代建筑博物馆”画卷。


640 (4).jpg

周家亮 摄


如今,老字号店铺依然营业,咖啡香与岭南小吃的香气交织,观赛间隙来这里拍一组复古照片,或是坐在骑楼下喝杯茶,感受华侨文化的鲜活气息。


640 (8).png

中华酒店。图片来源:白沙启明之声


04 非遗与美食

舌尖指尖都是蓬江味


看完了古迹,更要体验蓬江的“烟火气”。作为非遗大区,蓬江区有5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入选各级名录,构建起“国家-省-市-区”四级联动的非遗保护体系,为地方文化传承注入强劲活力。每一项都藏着民间的智慧与温度。


龙舞(荷塘纱龙)凭借精湛的舞龙技艺与深厚的民俗内涵,成为蓬江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展现传统舞蹈的磅礴生命力。


640 (9).png

龙舞(荷塘纱龙)  新会摄影山岑岗纱龙作品


江门东艺宫灯制作技艺、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洪圣庙会、珠玑巷移民落籍良溪传说4项入选省级非遗,涵盖传统技艺、民俗活动与民间文学,承载着蓬江独特的文化记忆;


640 (10).png

江门东艺宫灯制作技艺    纪嵩山摄


640 (11).png

罗氏柑普茶  卢家更摄


卢艺鹿角椅制作技艺、棠下白眉拳、江门蛋雕制作技艺等12项入选市级非遗,覆盖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等多个领域,尽显本土文化的多样性;


640 (5).jpg

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作品。


抢花炮、荷塘煎鱼饼制作技艺、杜阮凉瓜民俗文化等35项区级非遗,则从更细微的层面挖掘本土文化符号,让基层文化根脉得以延续。


640 (6).jpg

抢花炮。刘淑君 摄


十五运让我们看见蓬江的活力

而文化则让我们读懂蓬江的深度

这座城市的每一处角落

都藏着值得细细品味的故事

这个赛事季

不妨把观赛行程拉长一点

跟着赛事阅蓬江

在运动激情与文化熏陶中

遇见一座既有千年底蕴

又具现代活力的侨乡之城


来源:蓬江发布




640 (1).jpg


相关附件:

蓬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