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新闻发布会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新闻发布会

字体:[大] [中] [小]

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6月1日上午10时举行“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制造业当家”专场第一场——《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新闻发布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作主发布,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管局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问题。

主持人邓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省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方位展现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安排和实际进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将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五外联动”“制造业当家”“科技自立自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民生十大工程”等七个主题,每个主题将进行若干场新闻发布。今天是“制造业当家”主题专场第一场。

主持人邓鸿: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殷殷嘱托。近年来,广东扎实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持续巩固和强化制造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今天,我们邀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向大家介绍《意见》的主要内容。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分别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先生,省财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国煌先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红山先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屈家树先生,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张文献先生。

现在,有请涂高坤先生介绍《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主要内容。

涂高坤: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再次明确了制造业的重要战略地位,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广东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排头兵,在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责任重大。2022年广东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全部制造业增加值4.4万亿元,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强。可以说,制造业既是广东深厚的“家当”,也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利器”。

涂高坤: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省政府结合广东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的决策部署,这是广东坚持以制造业立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必然要求,也是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塑造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举措。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有关单位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剖析广东制造业发展呈现出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并提出推动广东制造业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的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以下简称“制造业当家22条”)。

涂高坤:“制造业当家22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精神,是全省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制造强省建设工作的总“路线图”和“施工图”。文件明晰了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确定了2027年制造强省建设迈上重要台阶、2035年全面建成制造强省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聚焦重点产业和领域持续发力,着力实施制造业当家“大产业”立柱架梁行动、“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大企业”培优增效行动、“大环境”生态优化行动等五大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坚持制造业当家、建设制造强省各项工作。重点突出五个新:

涂高坤:(一)突出制造新格局,更全面体现制造业当家的内涵。将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列入核心目标,提出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大力支持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一二三产业发展,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充分用好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及横琴、前海、南沙等三个重大平台建设的政策优势,全面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国内国际重点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专章提出开展“广东制造”文化发展专项行动,从目标任务、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构建广东制造新格局。

涂高坤:(二)突出变革新气象,更有力破解对制造业当家的约束。进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提出建立完善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抓制造业当家工作机制,加强工业经济研究队伍力量建设,实施“粤产粤优”亩均效益资源配置改革,推动资源要素分配真改革大创新,对各地区各部门投向制造业的资金、土地、用能、金融等要素形成硬指标约束,以“一次不用跑”、“一次性解决”为导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力争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产业融合、各方协同、发展环境上突破卡点瓶颈。

涂高坤:(三)  突出创新新理念,更聚焦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把创新作为核心动力,聚焦关键领域,在人才引育、开放合作、技术改造、数字赋能、标准品牌、绿色低碳等方面同频共振、同时发力,全面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高标准建设一流创新平台,推动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和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全国前列,打造世界级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群。

涂高坤:(四)突出发展新动能,更有力做厚做实制造业当家的家底。巩固提升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开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专项行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储能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海洋工程装备、农业机械、食品工业等,培育新增3—4个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和4—5个超五千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全流程服务,推动工业投资跃增、招商引资增量倍增,工业投资年均同比新增超过1000亿元,每年推动9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高起点、高标准推进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和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打造30个具有鲜明产业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万亩千亿”产业发展平台。通过优存量、扩增量,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强、家底更厚。

涂高坤:(五)突出政策新发展,更强调前后衔接、持续完善政策体系。从政策体系上看,“制造业当家22条”作为新时期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与“实体经济十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战略性产业集群“1+20”政策体系以及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宏观政策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从政策实施上看,“制造业当家22条”强调与各地市各部门重点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等配套政策和工作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省、市、县全方位一体化政策体系。

涂高坤:“制造业当家22条”的出台,将在全省进一步凝聚共识、坚定信心,紧紧抓住制造业这个“牛鼻子”,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广东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赋予广东的重要使命任务。下来,我们将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和培训,加快建立健全指挥体系、工作体系、目标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等“五大体系”,形成制造业当家“5+5”战略体系,尽快完善印发“制造业当家22条”2023年度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全面推进制造业当家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落实常态化督促检查和定期评估,推动各地、各部门持续开展竞标争先,比学赶超、赛龙夺锦,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制造业当家22条”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在这里,也希望广大媒体继续大力支持我们的各项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推介方式,让广大企业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及时享受政策红利。我的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邓鸿:感谢涂高坤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下面开始提问。

新华社:“制造业当家22条”作出了“实施‘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的部署安排,同时,广东也提出没有工业投资当家就没有制造业当家。想请涂厅长介绍一下广东在推进制造业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涂高坤:感谢您的提问。黄坤明书记提出“抓制造业最终要落到具体项目尤其是大项目上”。近年来,全省持续强化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将重大项目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力争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生动局面。

从今年制造业专项指挥部负责项目的投资情况来看,1-4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7%,超过时序进度4个百分点,为全省工业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提供了有效支撑。从今年1-4月来看,全省工业投资在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同期高增长基数上(2021年1-4月增长35.6%、2022年1-4月增长26.8%),继续增长25.8%,高于全国(8.3%)17.5个百分点。下一步,广东将按照“制造业当家22条”部署要求,以“没有工业投资当家,就没有制造业当家”的使命担当,抓实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滚动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大项目建设,切实把计划的项目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投资、转化成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力和后劲。

涂高坤:一是高起点谋划,推动工业投资跃升。加强政策统筹谋划,制定发布年度省制造业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强化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全流程促进项目落地,促进工业投资稳增长、扩规模、优结构。加大存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支持,研究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优化现有省级技术改造资金支持方式,探索金融支持技术改造新模式,引导金融资本更多投向技术改造项目。

涂高坤:二是高层次统筹,优化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建立省、市、县(区)领导牵头联系重大项目工作机制,每位省市县领导同志牵头联系一个以上大项目,实施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充分发挥省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专项指挥部作用,运用省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等有效机制,集中调度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加快项目审批。

涂高坤:三是高标准服务,紧盯项目关键环节加快推进。持续完善“省市联动,分级负责”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定期跟踪项目情况,对投资5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重大项目逐个制定关键建设节点“作战图”,围绕关键节点加强服务保障,以清单式管理、挂图作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谢谢!

经济日报:财政政策导向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制造业的发展也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想问一下省财政厅领导,围绕支持制造强省都有哪些政策和资金支持?

陈国煌: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省财政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特别是省委、省政府鲜明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我们坚决抓好落实,积极对接谋划,力求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形成有力的工作举措。具体来说,我们围绕贯彻落实“制造业当家22条”,重点聚焦四个方面发力支持制造业发展。

陈国煌:一是聚焦提质升级,支持大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企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促进产业创新,落实支持企业研发税费政策,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推动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助力我省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夯实产业基础,推动制造业企业绿色循环发展,支持引进制造业高端人才。

陈国煌:二是聚焦产业承接,支持大平台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产业承接平台,是承载大企业、大项目的重要基础。省财政重点支持产业有序转移,以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为主要抓手,通过注入资本金、融资奖励、标准厂房建设奖励、考核奖励等方式,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事后奖补、设立省粤东西北产业转移基金等方式,推动产业项目引进建设。

陈国煌: 三是聚焦招商引资,支持大项目引进。突出激励引导,鼓励地市加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引进建设力度,省财政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等情况,对地市给予制造业投资奖励,奖励资金由地市政府统筹用于支持产业发展,调动市县招商引资的工作积极性。

陈国煌:四是聚焦培优增效,支持大企业培育。在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用好融资担保降费奖补、应收账款融资奖励、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对处于发展壮大期的企业,实施“小升规”奖补政策,引导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助力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培育壮大。

总之,省财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筹用好各类财政资金,突出“谁的项目好给谁”的导向,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夯实我省制造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产品质量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提高供给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请问,省市场监管局在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水平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张文献: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省市场监管局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要求,聚焦“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力争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和产品质量合格率进入全国前列,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强基础、增能力、优环境,推动龙头企业产品质量从生产端符合型向消费端适配型转变,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及产业集群,为广东在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应有贡献。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张文献:一是强化质量政策引领,做大做强“粤制造”。围绕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部署,特别是紧扣“制造业当家22条”,配套推动出台提升制造业质量品牌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市场主体培育、标准体系建设、质量创新平台建设、增信融资、质量人才培育、规范市场秩序等提出五个方面三十一项具有“广东味”的新举措,特别是发挥各地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协调、统筹推进的作用,提升制造业质量品牌水平,打好以质取胜基础。

张文献:二是推进产业链质量提升,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省市场监管局印发聚焦产业聚集区深入开展质量强业活动的通知,围绕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开展质量强业活动,在超过100个重点产业或重点领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为超过10000家企业提供质量服务。聚焦产业链共性质量技术难题,在全省开展不少于50个产业链的质量提升行动,建立若干重点产业链强企服务站,组织跨领域、跨地区的“链间帮扶”,促进全产业链质量提升,促进增强产业链的韧性、活力和安全性。

张文献:三是建设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做强做优服务平台。特别是在标准、质检、计量、特检等质量基础设施方面,要力争打造成为新型制造业的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和机构主导或者参与制修订国际和国家标准,对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成为国际和国家标准的制定主导单位给予表彰。争取更多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落户广东,围绕广东产业要求,规划建设一批省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为服务国家战略性需求,推动广东产业质量提升提供坚强支撑。建成14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覆盖34个制造业行业,帮助企业切实解决质量难题。

张文献:四是实施质量精准帮扶与监管,培优做强市场主体。围绕市场主体共性需求,推进“证照分离”与“一照通行”改革,抓好“湾区标准”和“湾区认证”实施,厚植营商环境新优势。建立质量信用“赋码展示”机制,组织“产品医院”对中小微企业开展质量问题“问诊治病”。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运用质量认证手段帮助小微企业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引导知名街区(商圈)、餐饮店、电商平台和品质化农贸市场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打造放心消费品牌。谢谢。

羊城晚报: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请问,省人社厅在技能人才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为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杨红山:谢谢你的提问。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扎实成效。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85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31万人,占比 34.1%,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制造强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新部署、新要求,聚力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大力实施制造业当家技能人才支撑工程,加快培养与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新工匠”队伍。主要包括实施两个行动计划。

杨红山:第一、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畅通评选认定机制,给予倾斜政策,带动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高精尖技能人才培养。一方面选树高技能领军人才。积极推行新“八级工”制度,打破资历、年龄等限制,在各行业评选认定一批技能高超、业绩突出的首席技师、特级技师,作为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省高层次人才范畴;另一方面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关键作用。加大资金支持,鼓励企业依托高技能领军人才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带徒传技、技能攻关等作用。加大政策支持,鼓励高技能领军人才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新职业标准开发,开展新型学徒制、学生学徒制,培养产业“新工匠”。第三方面加大表彰激励。推动高技能领军人才享受省高层次人才相关待遇,在入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优先推荐参加“中华技能大奖”、“政府特殊津贴”等表彰评选。

杨红山:第二、实施技能根基行动计划。顺应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针对新技术新职业领域出现的结构性矛盾,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组织,着力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产业“新工匠”,夯实产业技能根基。一是对接产业链,建设“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组织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和院校等开展“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的建设,构建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学生和教学资源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融合发展机制,建立企业招生培训、评价、就业一体的技能人才供应链。二是创新中国特色学徒制政策设计,以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等毕业年度学生为对象,推动技能生态链企业拿出技术技能岗位开展学生学徒培养,聚焦新技术新职业领域,推动技能生态链企业招聘应往届毕业生开展“技培生”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吸引青年人成长为行业企业技术技能骨干,大力培养产业“新工匠”。谢谢大家!

广东广播电视台:建设用地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请问省自然资源厅对制造业的用地需求有哪些保障措施?

屈家树: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制定出台了一批专门政策文件,在四个方面发力,做到“四个确保”,全力保障制造强省用地需求。一是在空间规划上发力,确保制造业用地总量稳定。一方面,指导各地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促进工业用地集聚合理布局,稳定工业用地总量。经统计,全省共划定工业控制线面积601.88万亩,其中大湾区425.77万亩、占比70.74%,粤东西北176.11万亩、占比29.26%。另一方面,指导各地按照国家工作规则,做好各类产业园区与三条控制线的统筹协调,原则上将产业园区范围全部纳入城镇开发边界内,并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经统计,全省省级以上园区可开发范围中已划入城镇开发边界内166.75万亩。

屈家树:二是在用地指标上发力,确保制造业用地增量空间。首先是扩大省指标保障范围,具体是对珠三角发达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5亿元(含)以上且投资强度不低于400万元/亩,同时地均税收不低于15万元/亩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对于粤东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1亿元(含)以上且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亩,同时地均税收不低于15万元/亩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所需指标由省予以保障。二是对珠三角发达地区固定投资5000万元至5亿元的,以及粤东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至1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所需指标由地市优先保障,不足部分由省给予支持。三是我们今年安排1万亩用地指标,专项用于支持省政府规划的15个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平均每个平台已经给了400亩的启动指标。

屈家树:三是在低效用地上发力,确保制造业用地存量盘活。一方面,大力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推广顺德经验,实行“工改工”反哺机制,切实加大力度推进“工改工”,为制造业腾挪发展空间。截至2023年4月底,全省实施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面积6万多亩,完成改造面积2.7万亩,投入资金603亿元。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我省工业物业产权分割及分割转让不动产登记行为,允许工业物业产权按幢、层等固定界限为基本单元分割为可独立使用且权属界限封闭的空间,分割的工业物业可应用于引进相关产业链合作伙伴企业,促进制造业企业盘活存量的土地资源。

屈家树:四是在供地方式上发力,确保制造业用地质量提升。制定印发《关于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若干措施的通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自然资源支持方案》《关于加强制造业当家用地保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部署开展“节地提质”攻坚行动,督促指导各地优化土地供应程序,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等供应方式,推行“标准地”“带方案”等多种供应模式,推广深圳工业上楼、珠海5.0产业新空间的经验,持续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高效配置制造业用地,提高制造业用地开发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按照刚刚发布的“制造业当家22条”抓好落实,切实做好空间支撑、要素保障,谢谢。

南方日报:产业集群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请问省工信厅涂厅长,接下来广东将如何培育壮大千亿万亿级产业集群?

涂高坤:感谢您的提问。2020年,我省提出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培育发展,目前已形成8个超万亿元级,3个五千亿至万亿元级,7个一千亿至五千亿元级,2个百亿元级的“8372”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已成为我省坚持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有力支撑。2023年一季度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约1.14万亿元,占GDP比重近四成。下来,我省将认真落实“制造业当家22条”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大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培育力度,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涂高坤:一是巩固提升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稳住经济基本盘。稳步提升现有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绿色石化、现代农业与食品、智能家电、软件与信息服务、汽车等8个超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领先优势,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数字创意等领域着力培育新增3—4个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

涂高坤:二是培育壮大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新动力。加快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等新兴产业集群跃增发展,着力推进建设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新增4—5个超五千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工业母机、农业机械及以储能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等产业,不断开拓新领域、新赛道。

涂高坤: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积极培育塑造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材料、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绿色低碳等产业集群,着重抢占6G、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基因技术、深海空天等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形成一批硬核成果。

涂高坤:四是进一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提质增效。分门别类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加快推动家具建材、智能家电、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皮革皮具、五金机电、日化美妆、老幼用品等产业提质升级,尤其是注重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联动发展,分行业打造质量过硬、品牌优秀、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涂高坤:五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关键环节锻长板补短板。全面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一链一策”实施精准补链强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通过创新力求突破重点产业链的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谢谢!

人民网: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请问省市场监管局下一步在提升制造业品牌水平方面有哪些具体考虑?

张文献: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对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来说,品牌建设尤为重要,应该成为制造业当家的重要内容。打造品牌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也体现了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制造的价值理念。近年来,我省全面释放广东品牌创新潜力,壮大广东品牌发展动能。截至目前,我省共有62家组织获得广东省政府质量奖,36家组织和1个个人获得广东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全省商标申请量以及注册量均居全国首位;商标品牌发展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接下来,我局将始终坚持“质量为王”的价值导向,进一步激励企业打造品牌质量高地,树立更多“质量标杆”,打造更多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及制造业品牌。重点打好“四张牌”:

张文献:一是擦亮政府金字招牌,“制造业当家22条”中强调优化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特色与区位优势,擦亮“政府质量奖”这块金字招牌。指导企业积极申报中国质量奖,大力推广应用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与个人的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支持企业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成熟度,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从合规走向卓越。

张文献:二是打造区域品牌。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推动符合条件的地区争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支持制造业产业园区、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内企业深化全面质量管理,完善技术、管理、质量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作用,加强区域品牌运用、价值评估和知识产权融资,强化区域品牌使用管理和保护。在这里我重点介绍佛山“有家就有佛山造”产业品牌典型经验。佛山提出品牌激发市场活力、消费吸引力,打造更多美誉度高的名厂、名企、名产、名品,让更多优秀企业家成为品牌人物,讲好佛山制造品牌故事。我们将大力指导支持各地市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持续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

张文献:三是培育自主品牌。引导和支持企业走以质量标准为基础的品牌发展之路,将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延伸至乡镇、街道、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专业市场,为企业创造自主品牌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和自主品牌国际化建设。依法保护老字号注册商标、驰名商标。

四是推行融资增信品牌。促进质量品牌和金融的有机融合,推出“粤品融”质量品牌贷款项目,健全覆盖质量、标准、品牌等要素的融资增信体系,促进质量品牌与金融有机融合,提高企业品牌“变现”能力。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加强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部分地市试点出台具有本地特色的质量贷专属金融产品,打造质量融资增信样板。

浙江日报潮新闻: “制造业当家22条”提出将大力实施“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积极打造一批“万亩千亿”园区载体。请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领导,围绕打造“万亩千亿”园区载体,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涂高坤:感谢您的提问。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工作,把园区作为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着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下来,我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强化高新高端高效、集聚集群集约导向,积极打造一批“万亩千亿”园区载体,不断夯实园区对制造业当家、产业有序转移的支撑作用。主要抓好以下几个工作:

涂高坤:一是建立园区高效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各类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园区工作体系,凝聚省市、部门合力,推动园区快速发展。完善园区政策支撑体系,释放大型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省产业园等各类园区政策叠加效应,推动资源效益实现倍增,打造符合产业生态要求的升级版园区。

涂高坤:二是高标准推进园区开发建设。对标国际、国内高水平园区,指导各地用足用好省出台的资金、土地、能耗、环保等支持政策,集中资源要素,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同时引导国有企业联合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运营,鼓励支持金融机构为园区开发建设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园区建设。

涂高坤:三是聚焦重点推进园区建设发展。充分利用164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等现有各类园区,协同省有关部门加强调度和服务,久久为功、推进园区建设。特别是对省重点支持建设的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予以重点支持,推动主平台加快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

涂高坤:四是突出园区产业特色。在培育建设38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基础上,继续打造一批省级特色产业园,引导推动园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找准比较优势,培育2-3个主导产业,集聚特色企业,擦亮特色产业“金字招牌”,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涂高坤:五是加强园区监测和考核评价。建立工业园区考核体系,实行“有进有退”动态管理,强化差异化政策体系,以激励约束措施促进园区提质增效,对发展好的园区在资金、土地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对发展不好的园区给予“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对连续两次“黄牌警告”的园区给予“红牌罚下”、予以撤销。通过对园区开展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园区建设发展。谢谢!

主持人邓鸿: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发布会到此结束!


相关附件:

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