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法治政府建设

【蓬江区法治建设成果展示 第50期】蓬江法院以“三强化”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字体:[大] [中] [小]

  近年来,蓬江法院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的理念,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做实多元治理、专业审判、精准服务“三强化”,以高质量司法助力打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强化多元治理,共促企业纠纷预防化解。一是府院联动推动纠纷预防化解。主动向地方党委请示报告涉企重要事项,将“案情表”转化为“社情表”,及时分析研判辖区涉企风险隐患,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常态化开展联动互动,重点分析恶意拖延中小企业欠款、侵害民营企业家权益等纠纷背后问题,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2名法官受聘为地方法律咨询专家。二是持续完善涉企纠纷解决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便利高效纠纷解决方案,引导“市场纠纷市场解”,构建“市场化+专业化”调解机制,以法官主导建立辅导、分流、监管、衔接“四位一体”解纷格局,立审调执一体化贯通,实现企业权益及时兑现,该机制获评2024年度广东省法院十佳工作机制。三是深入实施“法护园区”保障工程。深度融入辖区产业集聚群发展,健全重点园区法官工作室联络服务机制,在区委政法委统筹下,依托综治中心,协同园区管委会、辖区镇街、特邀调解员、司法所、劳动所等力量开展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快速精准回应企业诉求。

  二、强化专业审判,保障企业经营安心放心。一是立足本职打牢解纷根基。组建房地产、金融、劳动争议等审判专业团队,集约办理涉企案件,实现类案专审、繁案精审。依法审理强迫交易、股权转让等涉企案件,开展重点商事金融纠纷专项治理行动、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助推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审结执结涉企案件1.4万件,标的约30亿元,办理的一宗独立保函欺诈纠纷为小微企业挽损100万元。二是凝聚合力协同化解金融风险。畅通与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等对接渠道,探索建立一站式金融纠纷调解中心。与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建立金融纠纷诉调衔接协作机制,加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探索建立商事金融领域专家智库,辅助、参与、服务商事金融审判。定期开展金融风险研判,发出司法建议35份,指导金融机构做好贷前、贷后审查管理,提升纠纷自我化解能力,推动金融行业规范发展,新收金融案件逐年同比下降。三是科技支撑优化资本融通保障。打造金融类案智慧审理平台,实现失联修复、远程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等功能,建立涉企案件“集约立案+以保促调+智能办案+批量速裁”一体化审判机制,21家银行和39家律师事务所入驻“智审平台”, 审理周期缩短33% ,高效解决企业资金受限、融资困难等揪心事、烦心事。

  三、强化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发展规范健康。一是优化司法供给保障地方产业发展。制定出台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条工作举措,加快打造“产业+法院”融合发展体系,联合属地镇街、商会协会共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协作机制,为杜阮凉瓜等“蓬江优品”提供全链条司法服务。2024年凉瓜法官工作室创新“法护四季”工作机制助力杜阮凉瓜获江门首张“湾区认证”证书。二是善意文明执行助企纾困解难。持续畅通涉企纠纷执行绿色通道,建立“自动履行提示+执前督促+执行和解+预处罚警示+信用修复证明”等机制,提升企业诉讼体验。与工商、住建及税务等部门深化信息查控协作,仔细甄别“失信”与“失能”,积极适用“活封活扣”等措施,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回笼资金,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不利影响。近年来成功执结标的达8亿元涉高速公路合同纠纷、影响重大民生工程的场地腾退等案件,激发盘活市场经济活力,保障城市更新建设。三是延伸职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立足侨都中心城区,联动统战、侨联等部门共建法侨联动站点,打造“法治地图”,发布涉外白皮书,创新“法院+侨联+网格员”等普法形式。邀请港澳人士、侨务人员等20人担任涉侨调解员参与纠纷化解,调解案件230余件,成功率40%。与商事仲裁机构探索“调仲诉”涉外司法服务新模式,支持港澳律师内地执业,推动高效便捷法治融通,助力湾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相关附件:

法治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