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镇街动态

暑期托管服务“棠下模式”:多元聚力托起职工子女“暖心假期”

字体:[大] [中] [小]

  为切实解决职工家庭暑期子女“看护难”问题,棠下镇总工会联合辖区社区创新打造“阵地共建、资源共融、服务共享”的暑期托管服务体系。2025年暑期,园山湖、华安、华盛、滨江等社区因地制宜推出特色夏令营活动,通过“专业课程+公益托管+社会实践”的多元模式,惠及300余名青少年,成为职工家庭交口称赞的“安心港湾”。

  棠下镇总工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精心打造“暖心托管”服务品牌,建立“组织—服务—资源”工作机制,精选20名专业教师团队,并配备专职安全员,确保托管服务安全有序开展。创新推出“1+3”特色模式,既注重课业辅导,又涵盖书法、绘画、科技体验等素质拓展活动,同时联动教育、文化等部门资源,提供营养午餐和午休区域。

  “孩子在这里既学到了知识,又结识了新朋友,我们上班也更安心了。”职工张女士的反馈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下一步,棠下镇总工会将持续优化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覆盖面,让“暖心托管”品牌惠及更多职工家庭,切实当好职工群众的“娘家人”。

  社区创新“阵地换服务”模式,将闲置空间转化为惠民平台,并联动保利中心物业延伸服务触角,新增安全知识、法律课堂等实用课程,实现“五天活动”向“全程服务”升级。社区书记表示,未来将深化与社会力量合作,进一步拓展课程多样性,让阵地真正“活”起来。

  华安社区以“志愿服务”为纽带,整合五邑大学“丹心筑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韵柑潮”等高校资源,推出“红色传承+双语教学+非遗手作+安全普法”特色课程体系。大学生志愿者生动讲述红色故事,广外老师带领孩子们双语制作非遗手作,民警现场教授防身术……课程上线即被“秒光”。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就念叨课堂趣事,手机都不玩了!”社区还建立“合伙人”微信群,联动市科协、康复医院等专业力量,全年开展主题活动超50场,服务2000余人次,实现“资源活水”精准滴灌需求。

图片

暑期结束时居民赠送锦旗

  华盛社区聚焦“有知有味”的假期设计,将非遗传承与学科知识巧妙融合。蛋雕课上,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于蛋壳刻出精美纹样;硬笔书法“打卡”记录从歪扭到工整的进步轨迹;体适能课程释放青春活力,魔方课堂激发逻辑思维。社区通过“游戏化教学”打破传统模式——成语接龙变“飞花令”擂台、七巧板演绎分数奥秘,课堂秒变“欢乐现场”。家长张女士点赞:“免费学非遗还能提升综合能力,社区把实事办到了心坎上!”

  滨江社区依托“社区大党委”机制,联合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小蝌蚪琴行等优质资源,推出防溺水主题协同绘画、硬笔书法、黏土创作等实践课程,于7月14日起开展为期5天的夏令营活动。

  孩子们集体完成防溺水主题巨幅画作,在色彩中领悟安全知识;体育课上跳跃呼啦圈、合唱红歌《不忘初心》,厚植家国情怀。社区还引入视力口腔检查、心灵议事会等环节,全方位护航身心健康。结营仪式上,捧着奖状的孩子们围着老师追问:“明年什么时候开始报名?”家长王女士感动地说:“孩子回家就拉着我们讲防溺水知识,这样的夏令营既有趣又有意义!”

  从园山湖社区的“专业课程普惠化”到华安社区的“高校资源下沉”,从华盛社区的“非遗文化传承”到滨江社区的“协同育人实践”,棠下镇总工会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构建起“总工会统筹、社区搭台、多方参与”的服务矩阵。职工冯女士的感言道出心声:“孩子作业完成了,技能学到了,我们工作也更踏实了!”未来,棠下镇将持续优化托管服务,深化资源整合,真正实现“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社会安心”,为“幸福棠下”增添更多民生温度。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棠下镇


相关附件:

镇街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