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是粤、港、澳地区人民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食用、总结出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伴随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尖尾芋头茶(又称芋头茶)是其中一款别具特色的凉茶。
历史渊源
凉茶在岭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公元306年,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来到岭南,由于当时瘴疠流行,他得以悉心研究岭南各种温病医药。葛洪所遗下的医学专著以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术语世代相传。
二十世纪90年代,黄毅良跟随江门台山籍的李成师傅学习凉茶制作,其中芋头茶是最为拿手的一味。1993年,黄毅良在江门河南岸边开了第一家益寿凉茶店,制作和售卖尖尾芋头茶等十多种凉茶。根据本地人的需求和口味,他对芋头茶进行了改良,使得口感更佳、疗效更显著,深受男女老少的欢迎。2000年初,益寿堂凉茶铺搬到了蓬江区水南树梓里91号(现址)。
基本内容
一、制作原料
主要材料为野生尖尾芋,采自蓬江区杜阮镇、棠下镇等地的山野树林中。其他材料有蜜枣、红枣、甘草等。
二、制作工具
镰刀、手套、铡刀、不锈钢煲等。
三、制作步骤
制作尖尾芋头茶的步骤繁琐,用时较长。尖尾芋采自蓬江区杜阮镇、棠下镇的山野、溪涧等阴凉潮湿处,靠叶子辨认,一般选择叶片呈深绿色、宽卵状心形,茎部粗3-6cm、圆柱状的作原材料为宜。尖尾芋根系较多,需用镰刀将根须一一割断。期间还需注意避免接触尖尾芋的汁液,其汁液接触皮肤会让人瘙痒无比。将尖尾芋去叶、留茎、削皮,用清水冲洗干净,切成厚度小于1cm的片状。一般需将尖尾芋片晒至十成干,一来便于储存,二来降低毒性。将尖尾芋片连同蜜枣、红枣、甘草、炒过的粘米和适量水等材料放入不锈钢煲中,先用武火煲5小时,再加满水,改用文火煲20小时以上,直至汤色变为金黄色,即可出锅。
四、配方及疗效 尖尾芋头茶由尖尾芋、蜜枣、红枣、甘草、炒米等材料慢熬而成。相比其他凉茶的苦涩难饮,芋头茶清甜有回甘,容易入口,更易于被人接受。芋头茶主要针对味辛性湿、肺结核、上火、四时感冒、低热高热、周身骨痛等症状。无病症时饮用,可以增强免疫力。
主要特征
一、民间实践与科学药理相结合
尖尾芋头茶是民间实践与药理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凉茶,它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人们不断的尝试、食用和总结,最终形成的凝聚着民间智慧的配方。尖尾芋的药理功效,近年来受到不少研究人员的关注和实验论证,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证明其在退热等方面确有疗效。
二、取材于岭南,适用于岭南
尖尾芋主要生长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的山野树林中,在岭南地区尤为常见,是岭南地区常用的民间草药,便于就地取材。
蓬江位于岭南地区,秋冬短,春夏长,炎热、潮湿、多雨的时间特别长,形成湿热的气候特征,人容易上火、湿困。尖尾芋头茶适用于缓解流行性感冒及感冒引起的暑气、风热、头痛、身倦等症状,正好能缓解因气候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适合岭南人饮用。
三、疗效与风味相得益彰
尖尾芋头茶主要针对味辛性湿、肺结核、上火、四时感冒、低热高热、周身骨痛等症状,对消除炎症也尤为有效。不同于大部分凉茶的入口苦涩,芋头茶清甜好饮,久有回甘,更易于被人接受,在是老少皆宜、四季可饮的饮料。
重要价值
一、芋头茶深受群众欢迎,商业潜力大。在黄振龙、徐其修、陈公福、健生堂等凉茶品牌涌入蓬江的今天,传统的个体户凉茶铺收到冲击,而黄毅良、黄子威父子依然坚持做江门人的凉茶。店内现出售18种凉茶,而芋头茶的日均销量可达100杯(瓶),占总销量的大约三成。
二、芋头茶表现着热爱生活的市民精神。每杯芋头茶至少要经过6、7道工序,耗时至少4天,慢工细烹,方可品尝到一杯甘甜可口、老少咸宜的芋头茶。正如益寿凉茶店中的一副对子:“苦尽甘来万山草,奇方益寿满人间。”芋头茶的背后是传承人的不辞辛苦、默默耕耘,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也寄寓了千百年来行医用药者对世人的关怀与大爱。
三、芋头茶传承着数千年的中医智慧。尖尾芋头茶作为凉茶的一种,独具一格,这其中有中医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它自身传承数千年的智慧,有悠长的历史渊源,专业的理论基础,庞大的理解体系,让人叹为观止。凉茶的传统、它的配方,是千锤百炼的,有很强的预防性、保健性和养生性,适合于千家万户。
存续情况
尖尾芋头茶的制作和食用,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中山、江门等)。在蓬江,制作和售卖芋头茶的凉茶铺寥寥可数。益寿凉茶店制作和售卖芋头茶至今已三十余载,芋头茶已成为了店里最受欢迎的产品,占总销量的三成,让许多蓬江人都能品尝和受益于这款甘甜可口、老少咸宜、可强身健体的本地凉茶。